[ dào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2886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13xx.cn
到姓主要源自:芈姓、姬姓。
到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汉朝大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指出:著名诗人屈原的祖先屈瑕曾“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说明屈氏家族是以屈瑕受封屈地区为区。
屈瑕(公元前?~公元前699年),屈氏始祖,荆山人(今湖北南漳)。春秋初期楚国莫敖。
当楚国征伐绞国时,楚都东南的罗国企图偷袭楚都。罗国君命其大夫伯嘉到彭水(今南河)侦察。伯嘉一而再、再而三地点算楚师渡彭水的人数,被楚国人发现。伯嘉带回情报。因为楚师主力没有全部出动,罗国也未轻举妄动,以为就此了事。
但楚国没有忘记要惩罚胆大妄为的罗国人。就在楚国伐绞国的第二年,楚武王熊通遣师伐罗国。主帅就是屈瑕。年事已高的斗伯比为屈瑕送行,见屈瑕有骄矜之色,深为担忧,因此他请示武王派兵增援屈瑕。其实,此次楚国伐罗国是全军以出,已无援兵可派。
楚武王听了斗伯比的话,不以为然,斗伯比也没有详说力争。楚武王回宫后还在想斗伯比那个近乎荒唐的建议,不知所为何来,于是告诉夫人邓曼。邓曼明达事理,善解人意,她对楚武王说:“大夫斗伯比所担心的,怕不是士卒寡不敌众吧?他所担心的是莫敖轻敌致败呢!”
楚武王恍然大悟,派人追告屈瑕,可为时已晚。屈瑕只能指挥单打一的战役,对涉及多方的战役和变化多端的战局则束手无策。伐罗国不像伐绞国那样单纯,当时邓国、卢国、罗国在楚国发兵后,则立即联合起来。屈瑕为了尽早攻克罗国都城,督催全军尽快渡过鄢水(今蛮河),队列错乱也在所不惜,以致于军队渡过鄢水之后已经不成队列了,行近罗国都城时,正面有罗师迎击,背面有突然出现的卢师偷袭,屈瑕和他的将士都大惊失色。
楚军腹背受敌,迅即溃败。屈瑕因退路被卢、罗两国联军截断,不得已南逃。由于卢、罗联军的追击,屈瑕一行狂奔不止,竟逃到荒谷一带(今湖北江陵)。
后来屈瑕觉得无面目见君王、父老,乃自缢而死;其他将领则自囚以听罪。楚武王宣告臣民:“这是寡人的过错”。他宽宥了全体将士。屈瑕的自缢开创了楚国统帅以身殉职、以死谢罪的先例,其人其事,于当时虽有过,于后世则不为无功。
屈,是屈瑕的封地,在史籍《左传》中记载楚国屈地的位置:“楚子使远射城州屈,复茄人焉”。这里的“楚子”是指楚平王,“州屈”显然就是指楚国的“屈”地区,即今天的洞庭湖地区。
屈氏家族从春秋初年到战国末期,一直是活跃在楚国政治舞台上的大家族。据史籍《左传》记载,仅在春秋时期,就有屈瑕、屈重、屈到、屈建、屈荡、屈申、屈生等七人先后被封为“莫敖”,其中可考的,屈瑕与屈重,屈到与屈建,屈建与屈荡等都是父子相承。与此同时,别的家族未见一人被封为“莫敖”。
此外,在史籍《战国策》、《史记》等史籍中,还记载了屈氏家族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楚国的军政大臣、其中对楚国政局产生过影响的人物,就有屈完、屈御寇、屈荡、屈朱、屈巫、屈固、屈罢、屈春、屈庐、屈宜臼、屈匄、屈盖、屈署等。这样,屈氏家族就成为楚国一个最为古老的又最为稳定的大旺族。一直到战国末期,仍是楚国“三闾”中的一个大家族。
典籍《庄子·庚桑楚》在评述楚国昭、屈、景三大家族特点时说:“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这里的“甲氏”,学者马叙伦考证仍为屈氏。庄子将屈氏称为甲氏,多少有称第一家族的意思。这里“著封”,就是以受封著称。同时这样的“著封”还包括“武王之童督”。
按照先秦时期的王族制度,“武王之童督”的铜戈,是名副其实的“尚方宝剑”,对屈瑕来说,是权力和功勋的象征;对屈瑕的子孙来说,则是家族的护身符,在王族不断进行权力再分配过程中具有稳定和保证作用。
在屈瑕之后的屈到、屈建父子接承为“莫敖”之后。其后裔子孙以先祖为荣,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到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到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著名的广武将军到彦之,就是楚国莫敖屈到之后裔。
到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著名法家慎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慎到为韩大夫,著《慎子》三十篇。”
慎子,即慎到,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慎到,公元前390~前315年,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
齐宣王时期,慎到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稷下时,与田骈、接子、环渊等有较多的交往。他们一起被齐王命为大夫,受到尊敬,齐王还特意为他们建起了高楼大厦,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在史籍《史记》中说他著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可惜后来很多都失传了。
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慎子》一书,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介绍说有“十二论”。徐广注释道:“今《慎子》,刘向所定,有四十一篇。”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四十二篇,宋代的《崇文总目》记为三十七篇。现存《慎子》只有七篇,即《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由此可见,《慎子》的佚失情况相当严重。
慎到在《慎子》一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和法家的特点。一方面,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所以,他说:“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意思是说,任其自然,则万物亨通,化而变之,物就不得其用了。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他在《民杂》中说:“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所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下,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谓太上。”
“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所去取”,这就是在治理百姓时也要因其所能,不要偏取,有所去取,这样才能富足。另一方面慎到又强调法和势。法就是法律、法规,势就是权势。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势是前提,法是手段。慎到认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他明确地说过:“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寅?岂同矣,则失其所乘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从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这是《韩非子·难势》中转引慎到的话。龙蛇之所以腾空飞天,主要凭借云雾的威势,一旦云雾消失,龙蛇就与地上的蚯蚓一样,无所作为,原因在于失去了它们赖以飞腾的势。同样,没有了权势,聪明贤能如尧这样的君主连三个普通人也治理不了;而有了权势,昏聩平庸如桀这样的人却能使天下大乱。
所以,慎到主张“抢法处势”;“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所以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把法看成了国家的根本,是维系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可靠保证。慎到认为,有了法,就要真正以法治国,不能只是摆设。他说:“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什么都要用法来实行、判断、裁定,不能有所遗漏。法有种种作用,所以,“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然而,“治国无其法则乱,宗法而不变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法必须不断变化以顺应时代,否则,法就会衰败,就会走向死亡,所以,作为国君的责任之一就是变法。
表面上看来,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与以法治国是矛盾的,实际上,慎子的意思是在法治的基础上依照事物的本性,顺其自然,法也必须遵循自然本性。很明显,慎到的思想是老庄道学与法家的合流。
对于慎到的学说与思想,历史上的评价分歧颇大。《庄子·天下篇》把慎到与彭蒙、田骈等量齐观,认为他们都是道家,他们“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趋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是故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冷汰于物,以为道理。”由于庄子是道家,其思想与慎到有共同之处,所以,庄子的评论与分析都是赞扬性质的。
荀子的评价就不一样了,他在《荀子·非十二子》中说慎到的思想学说:“尚法而无法,下修(循)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及纠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在《荀子·解蔽》中又说:“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由法谓之,道尽数矣。”后来杨倞在注《荀子》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发挥:“慎子本黄老,归刑名,多明不尚贤不使能之道。故其说曰:‘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其意但明得其法,虽无贤亦可为治,而不知法待贤而后举也。”杨倞的这种解释和发挥对帮助人们理解荀子的观点很有裨益。
荀子认为,慎到的思想学说是一种迎合君主与大众的学说,细究起来很难看出它的旨归所在,散乱而不成系统,因而是不能用来安邦治国的。而且慎到片面强调法,忽视人的作用、能人的作用,认为法可以包办一切,这又走向了极端。但是,慎到的学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并非毫无道理,因而是可以聊备一说的。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定于一尊局面的出现,慎到的学说遭到了彻底批判。
在典籍《韩诗外传》中说:“夫当世之愚,饰邪说,文奸言,以乱天下,欺惑众愚,使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则是范睢、魏牟、田文、庄周、慎到、田骈、墨翟、宋钘、邓析、惠施之徒也。此十子者,皆顺非而泽,闻见杂博。然而不师上古,不法先王,按往旧造说,务自为工,道无所遇,而人相从。故曰十子者之工说,说皆不足合大道,美风俗,治纲纪;然其持之各有故,言之皆有理,足以欺惑众愚,交乱朴鄙,则是十子之罪也。”这个意见既是正统儒家的看法,也是以代表官方的意见。后面的几句话与荀子的评论相同,或者本来就来源于荀子,但是口吻却有天壤之别了。
在慎到的学说中,确实存在着重法轻贤的缺陷,也存在着重法与顺自然这两者难以统一的矛盾,但是,它避免了老庄道学纯粹任自然而不要法治和法家主张绝对的法治而不必因循自然的两种极端。它对稍后的法家具有启蒙的意义,也可以说是法家的开创者。
清朝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慎到说:“今考其书大旨,欲因物理之当然,各定一法而守之。不求于法之外,亦不宽于法之中,则上下相安,可以清静而治。然法所不行,势必刑以齐之,道德之为刑名,此其转关,所以申、韩多称之也。”这个意见应该说是比较公正和客观的。
在慎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到氏。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
一、到dào
现行罕见姓氏。今青海之天峻有分布。汉族、藏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楚屈到之后。以名为氏。”屈到,康王时令尹,楚公族。此当系出芈姓。望出彭城、太原。
二、到
到姓分布:山东新泰有此姓。
到姓起源:春秋时楚令尹屈到之后,以名为氏。
到姓名人:
到质,汉时东平太尉。
郡望:历阳、彭城、太原。
到姓古代名人
到质汉朝(生卒年待考),著名东平太守。
到彦之南朝,字道豫;彭城武厚人(今江苏沛县)。著名宋国将领。根据《宋书》、《南史》等史书记载:东晋末期,到彦之随刘裕镇压孙恩起义,每次都有战功,是南朝宋政权的一员猛将。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到彦之任镇军行参军。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卢循逼近都城,到彦之与卢循手下将领荀林交战失败,被免官。后来又以军功封为“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骠骑谘议参军,不久又做了司马、南郡太守、南蛮校尉等,进位为侯爵,先后镇守东南荆楚、南豫州二十来年,深受爱戴,威望非常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到彦之参与消灭谢晦,于是被改封在豫章建昌,做了“建昌县公”,直到他去世为止。南朝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到彦之以中领军率军攻打北魏王朝,从淮水转入泗水,连续攻占了滑台、虎牢等地。后来因为军中缺粮,加之军队中瘟疫流行,结果在魏军的反攻中失败,于是被免官下狱。后复起用为护军将军,但到彦之固辞不就,不久于南朝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病逝,被南朝宋文帝赠予谥号叫“忠”,还被配飨皇帝的家庙。
到仲度南朝,到彦之二子;彭城武厚人(今江苏沛县)。著名宋国将领。
到仲度承袭父职,并且还担任过“骠骑从事中郎”。到仲度两兄弟‘并有才用’,不过都早逝。
到撝南朝,字茂谦,到仲度之子,一作到捴;彭城武厚人(今江苏沛县)。著名宋国大臣。
到仲举南朝,字德言,到撝裔孙;彭城武厚人(今江苏沛县)。著名陈国将领。
到仲举无他艺业,而立身耿正。释褐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出为长城令,政号廉平。
到仲举既无学术,朝章非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袁枢。性疏简,不干涉世务,与朝士无所亲狎,但聚财酣饮而已。六年,秩满,解尹。
到仲举既废居私宅,与到郁皆不自安。时韩子高在都,人马素盛,到郁每乘小舆蒙妇人衣与韩子高谋。韩子高军主告言其事,陈高宗陈顼收韩子高、到仲举及到郁并付廷尉。诏曰:“到仲举庸劣小才,坐叨显贵,受任前朝,荣宠隆赫,父参王政,子据大邦,礼盛外姻,势均戚里。而肆此骄暗,凌傲百司,遏密之初,擅行国政,排黜懿亲,欺蔑台衮。韩子高蕞尔细微,擢自卑末,入参禁卫,委以腹心,蜂虿有毒,敢行反噬。到仲举、子高,共为表里,阴构奸谋,密为异计。安成王朕之叔父,亲莫重焉。受命导扬,禀承顾托,以朕冲弱,属当保佑。家国安危,事归宰辅,伊、周之重,物无异议,将相旧臣,咸知宗仰。而率聚凶徒,欲相掩袭,屯据东城,进逼崇礼,规树到仲举,以执国权,陵斥司徒,意在专政,潜结党附,方危社稷。赖祖宗之灵,奸谋显露。前上虞令陆昉等具告其事,并有据验,并克今月七日,纵其凶谋。领军将军明彻,左卫将军、卫尉卿宝安及诸公等,又并知其事。二三飐迹,彰于朝野,反道背德,事骇闻见。今大憝克歼,罪人斯得,并可收付廷尉,肃正刑书。罪止到仲举父子及子高三人而已,其余一从旷荡,并所不问。”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
一、到dào
现行罕见姓氏。今青海之天峻有分布。汉族、藏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楚屈到之后。以名为氏。”屈到,康王时令尹,楚公族。此当系出芈姓。望出彭城、太原。
二、到
到姓分布:山东新泰有此姓。
到姓起源:春秋时楚令尹屈到之后,以名为氏。
到姓名人:
到质,汉时东平太尉。
郡望:历阳、彭城、太原。
一、到dào
现行罕见姓氏。今青海之天峻有分布。汉族、藏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楚屈到之后。以名为氏。”屈到,康王时令尹,楚公族。此当系出芈姓。望出彭城、太原。
二、到
到姓分布:山东新泰有此姓。
到姓起源:春秋时楚令尹屈到之后,以名为氏。
到姓名人:
到质,汉时东平太尉。
郡望:历阳、彭城、太原。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
一、到dào
现行罕见姓氏。今青海之天峻有分布。汉族、藏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楚屈到之后。以名为氏。”屈到,康王时令尹,楚公族。此当系出芈姓。望出彭城、太原。
二、到
到姓分布:山东新泰有此姓。
到姓起源:春秋时楚令尹屈到之后,以名为氏。
到姓名人:
到质,汉时东平太尉。
郡望:历阳、彭城、太原。
其他姓氏
[ 到 ]字的同音字 - [ d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