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ì,dài,tì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2069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13xx.cn
棣姓主要源自:姬姓。
棣姓起源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边邑无棣,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无棣,是春秋时期齐国邑名,因古有无棣水(今河北盐山漳卫南运河无棣河)而名,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北界地邑,常年驻扎有军队,主要是防御燕国,筑有无棣城,城墙故址在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城西北六十公里的河北省盐山县大傅庄乡故城赵村至常金乡常金村一带。
战国时期,无棣是战火分飞的古战场,齐、燕、山戎、秦等诸侯国在该处屡战。在原住军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无棣氏,后省文简称为单姓棣氏。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无棣地方绅士徐巿(徐福)受秦始皇之命,在盐山一带招募了童男童女各五百名,并百工、水手、弓箭手三千多人,然后在原齐国故地饶安(今山东盐山)筹措物资,之后就是从无棣东端的马谷山浩浩荡荡地入海,一去不复返地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
棣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晚期法家游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游棣,在史籍《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游棣子一篇,周时人。”
清朝末期学者沈家本指出:“自李悝著法经,其后则有商鞅、申不害、处子、慎到、韩非、游棣子诸人,并有著作,列在《汉志》法家,是战国之时,此学最盛。”
按史书记载推算,游棣当是战国晚期与慎到、韩非同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晚于商鞅、申不害等人。游棣子是东周王朝末期学者,非任一诸侯国人,著有《游棣子》一篇。
在游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游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棣氏、游氏。
棣姓起源三
源于植物,出自落叶乔木唐棣,属于以植物名称为氏。
据典籍《唐棣疏》记载:“唐棣,奥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车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关西、天水、陇西多有之。”
唐棣,古代又名赤棣、白棣、常棣、栘、地棠,原产于中国的河南、甘肃、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广泛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坡、灌木丛中。唐棣的树皮(扶移木皮)可入药,是去风疏血、脚气疼痹、宛损瘀血、痛不可忍等症的首选中药之一。紫色浆果如李子般大,有些像美国蓝莓,可制优质果酱,很好吃的哦。
唐棣在植物学分类上为蔷薇科,唐棣属,拉丁文为Amelanchier sinica (Schneid.) Chun,许多人以为其是生长在美国东部的物种,其实是在清朝晚期被文化强盗从中国窃入美国种植的,今美国人称其为Shadbush。
在中国古代,有医药世家子孙弟子引其为姓氏者,称唐棣氏、赤棣氏、白棣氏、常棣氏等,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棣氏、栘氏者。
今山东省的博兴县小宁庄有棣氏族人分布。据《棣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博兴棣氏族人从河北枣强迁徙到博兴落户,竟官府批准,开荒种地,称其居地为棣家官庄,后在清朝时期改称小宁官庄,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改称小宁庄。
无棣县:无棣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沿海,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海上山东”建设的前沿阵地,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塞”之称。隋、唐时期的无棣县城建于隋朝初期,在今庆云县常家乡于家店村北,为无棣县第一座县城。
据新编《无棣县志》记载: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析阳信县北境置无棣县,以南临无棣沟(今河北盐山,隋末填废)因以为名。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无棣县划入阳信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84年)复置无棣县。于家店故城历经隋、唐、五代、宋前期和金泰和三年以后,除中间迁治时间外,先后为无棣县治凡五百三十余年。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无棣县迁治保顺军城(今信阳乡城角村与阎家花园村之间),从此保顺军城(周显德六年于无棣县保顺镇置保顺军,公元959年)成为无棣县第二座县城。
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废保顺军,保顺镇升为县级镇。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无棣县被元军统领忽必烈所占,实行东西分治,西无棣县(沧州无棣)即今庆云县,东无棣县(棣州无棣)即今无棣县。
西无棣县徙治隋、唐无棣城,东无棣县治仍居保顺军城。保顺军城历经北宋后期和金泰和三年以前到成为东无棣县治所,直至元末。先后为无棣县治凡二百三十一年。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棣州无棣(今山东无棣)另建新县城,即今无棣县旧城区,名为“无棣县城”。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棣州无棣县省并,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农历6月复置县,改名为“海丰县”,以县境有海丰乡,西北有海丰场取县名,县城即为“海丰县城”,驻地随称海丰镇。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广东省也有“海丰县”,为避重名,县名复为“无棣”,县城亦复原名“无棣县城”。
抗日战争时期,曾两度为日伪窃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无棣,县机关曾一度迁到水湾、信阳、车镇乡三高村等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机关迁返无棣县城,至今为无棣县治所六百三十六年。
一、棣dì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于《姓苑》。(按:棣,树名,疑即以树名命氏,如李、桃之类。)
二、棣
棣姓分布:汉时定陶有此姓。
棣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棣(故城在今山东惠民),子孙以邑为氏。
棣姓名人:
棣立,汉时王莽时司马。
棣姓古代名人
棣并西汉末期,著名王茫篡汉后,曾出任新莽时期的大司马。
无棣县:无棣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沿海,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海上山东”建设的前沿阵地,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塞”之称。隋、唐时期的无棣县城建于隋朝初期,在今庆云县常家乡于家店村北,为无棣县第一座县城。
据新编《无棣县志》记载: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析阳信县北境置无棣县,以南临无棣沟(今河北盐山,隋末填废)因以为名。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无棣县划入阳信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84年)复置无棣县。于家店故城历经隋、唐、五代、宋前期和金泰和三年以后,除中间迁治时间外,先后为无棣县治凡五百三十余年。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无棣县迁治保顺军城(今信阳乡城角村与阎家花园村之间),从此保顺军城(周显德六年于无棣县保顺镇置保顺军,公元959年)成为无棣县第二座县城。
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废保顺军,保顺镇升为县级镇。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无棣县被元军统领忽必烈所占,实行东西分治,西无棣县(沧州无棣)即今庆云县,东无棣县(棣州无棣)即今无棣县。
西无棣县徙治隋、唐无棣城,东无棣县治仍居保顺军城。保顺军城历经北宋后期和金泰和三年以前到成为东无棣县治所,直至元末。先后为无棣县治凡二百三十一年。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棣州无棣(今山东无棣)另建新县城,即今无棣县旧城区,名为“无棣县城”。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棣州无棣县省并,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农历6月复置县,改名为“海丰县”,以县境有海丰乡,西北有海丰场取县名,县城即为“海丰县城”,驻地随称海丰镇。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广东省也有“海丰县”,为避重名,县名复为“无棣”,县城亦复原名“无棣县城”。
抗日战争时期,曾两度为日伪窃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无棣,县机关曾一度迁到水湾、信阳、车镇乡三高村等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机关迁返无棣县城,至今为无棣县治所六百三十六年。
一、棣dì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于《姓苑》。(按:棣,树名,疑即以树名命氏,如李、桃之类。)
二、棣
棣姓分布:汉时定陶有此姓。
棣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棣(故城在今山东惠民),子孙以邑为氏。
棣姓名人:
棣立,汉时王莽时司马。
一、棣dì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于《姓苑》。(按:棣,树名,疑即以树名命氏,如李、桃之类。)
二、棣
棣姓分布:汉时定陶有此姓。
棣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棣(故城在今山东惠民),子孙以邑为氏。
棣姓名人:
棣立,汉时王莽时司马。
无棣县:无棣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沿海,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海上山东”建设的前沿阵地,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塞”之称。隋、唐时期的无棣县城建于隋朝初期,在今庆云县常家乡于家店村北,为无棣县第一座县城。
据新编《无棣县志》记载: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析阳信县北境置无棣县,以南临无棣沟(今河北盐山,隋末填废)因以为名。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无棣县划入阳信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84年)复置无棣县。于家店故城历经隋、唐、五代、宋前期和金泰和三年以后,除中间迁治时间外,先后为无棣县治凡五百三十余年。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无棣县迁治保顺军城(今信阳乡城角村与阎家花园村之间),从此保顺军城(周显德六年于无棣县保顺镇置保顺军,公元959年)成为无棣县第二座县城。
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废保顺军,保顺镇升为县级镇。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无棣县被元军统领忽必烈所占,实行东西分治,西无棣县(沧州无棣)即今庆云县,东无棣县(棣州无棣)即今无棣县。
西无棣县徙治隋、唐无棣城,东无棣县治仍居保顺军城。保顺军城历经北宋后期和金泰和三年以前到成为东无棣县治所,直至元末。先后为无棣县治凡二百三十一年。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棣州无棣(今山东无棣)另建新县城,即今无棣县旧城区,名为“无棣县城”。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棣州无棣县省并,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农历6月复置县,改名为“海丰县”,以县境有海丰乡,西北有海丰场取县名,县城即为“海丰县城”,驻地随称海丰镇。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广东省也有“海丰县”,为避重名,县名复为“无棣”,县城亦复原名“无棣县城”。
抗日战争时期,曾两度为日伪窃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无棣,县机关曾一度迁到水湾、信阳、车镇乡三高村等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机关迁返无棣县城,至今为无棣县治所六百三十六年。
一、棣dì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于《姓苑》。(按:棣,树名,疑即以树名命氏,如李、桃之类。)
二、棣
棣姓分布:汉时定陶有此姓。
棣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棣(故城在今山东惠民),子孙以邑为氏。
棣姓名人:
棣立,汉时王莽时司马。
其他姓氏
[ 棣 ]字的同音字 - [ di,dai,ti ]
[ 棣 ]的同部首字 - [ 木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