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学习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dié ]

读音:dié

拼音:die

简繁:迭

五笔:RWPI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RWPI

笔画:8画

吉凶:吉

仓颉:YHQO

结构:半包围

郑码:MBOW

四角:35308

区位:2192

统一码:8FED

异体字:達,疊,?,軼,臷,㦶

英汉互译:repeatedly,frequently

笔顺:撇、横、横、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337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13xx.cn

起源

迭姓第一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金国时期蒙古翁吉刺惕部首领迭儿格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蒙古族翁吉刺惕部,源出原始的兀良哈部蒙古,在公元九世纪走出黑龙江的支流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原始山林,徒居于不而罕哈刺敦(今蒙古国肯特山)、斡难河、克鲁伦河流域一带,成为迭儿勒斤蒙古之列(一般蒙古人),即源自曾遁入额尔古纳河山林的捏古思和乞牙惕两部落的联合体,已经不再是森林百姓了。

在金国时期的蒙古族翁吉刺惕部中,有著名的迭儿格克,全称为翁吉剌敦·迭儿格克,就是史书《金史》中记载的广吉剌部酋长忒里虎。

金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在镇守泰州的金国都元帅完颜·宗浩进行的北伐过程中,迭儿格克率部曾与大将完颜·撒速一起追击不服金国政令的合底忻部和婆速火部,并在窊里不水(今内蒙古阿尔山哈拉哈河)追上大破之,顺利完成了金章宗完颜·璟发动的旨在针对新兴蒙古的北伐战争。

在迭儿格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汉化称迭儿格克氏,所冠汉姓即迭氏。

迭姓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宋、元时期蒙古别速惕氏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博尔苏特氏,源出蒙古族别速惕氏族,在成吉思汗手下有著名将领博尔苏特·迭该,世居察哈尔。到元朝末期,有博尔苏特·迭该的后裔子孙取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姓氏,称迭氏。

迭姓第三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西域穆斯林教徒迭里·威失,属于以宗教教职为氏。

迭里氏,是回族姓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迭里,回回姓,元有迭里弥实。”

迭里弥实,就是迭里弥失,亦称迭里威失,出自古波斯语derwish的汉音译,是人们对穆斯林教派中极端虔诚教徒的尊称,原来并不是任何教职称谓,汉义为“苦修者”、“虔诚信徒”。后来“迭里”逐渐成为一种教职,类如汉传佛教中的“长老”。

在迭里威失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教职成为为姓氏者,称复姓迭里氏。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禁止胡姓,胡人复姓一律改单字汉姓,迭里氏遂省文简化为单姓迭氏。

今河南省的南阳市、河南武陟,四川省的成都市、广元市剑阁县高观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地,均有迭氏族人分布。

晋江郡:唐朝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泉州州治与晋江县县治同地。其时泉州领晋江、南安、莆田、龙溪、清源(今福建莆田仙游)五县,治所在今福建东南沿海城市泉州,晋江下游。

一、dié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太原、临汾、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初见于《姓苑》。

二、

综合:见《姓苑》。现仍有此姓。

历史名人

郡望

晋江郡:唐朝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泉州州治与晋江县县治同地。其时泉州领晋江、南安、莆田、龙溪、清源(今福建莆田仙游)五县,治所在今福建东南沿海城市泉州,晋江下游。

一、dié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太原、临汾、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初见于《姓苑》。

二、

综合:见《姓苑》。现仍有此姓。

姓氏源流

一、dié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太原、临汾、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初见于《姓苑》。

二、

综合:见《姓苑》。现仍有此姓。

堂号

晋江郡:唐朝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泉州州治与晋江县县治同地。其时泉州领晋江、南安、莆田、龙溪、清源(今福建莆田仙游)五县,治所在今福建东南沿海城市泉州,晋江下游。

一、dié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太原、临汾、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初见于《姓苑》。

二、

综合:见《姓苑》。现仍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