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学习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dǒu ]

读音:dǒu

拼音:dou

简繁:陡

五笔:BFHY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BFHY

笔画:9画

吉凶:暂无

仓颉:NLGYO

结构:左右

郑码:YBO

四角:74281

区位:2224

统一码:9661

异体字:斗,阧,?

英汉互译:steep,sloping,abruptly,sudden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竖、横、竖、横、撇、捺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99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13xx.cn

起源

陡姓主要源自:偃姓、姬姓。

陡姓姓氏---源于偃姓

源于偃姓,出自春秋时期轸国陡岗镇,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陡岗,指今湖北省澴水西畔的陡岗镇,为古轸国的一个军镇,距孝感城十五公里,南与卧龙乡相连,北与孝昌县白沙镇相接,东与肖港镇、朋兴乡隔河相望,西与云梦县伍洛镇、吴铺镇毗邻。

轸国,为偃姓国,国君为皋陶的后裔。在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二十年(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655年),轸国被楚成王芈頵派大军所灭,其地归于楚国,陡岗从此成为古老的楚国云梦文化故乡之一,有“孝南西北门户”、“云孝要冲”之称。

陡岗又名陡岗埠,始建于明朝中叶,因是当时南北水运商船停泊的重要码头而得名。鼎盛时期,陡岗埠商家云集,货船如织,市场活跃,经济繁荣,有“小汉口”的美誉。

古轸国灭亡后,有故国军民以原住地陡岗为姓氏者,称陡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该支陡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陡姓姓氏---源于地名

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水利工程灵渠陡门,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陡门,是桂北地区著名秦朝水利工程灵渠入口处,故名。其地处湘江与漓江分水而形成的巨大“人”字的右夹角。灵源山下,海洋河边,一片平地,是灵渠主体工程集中的地段,在两千二百余年前,修渠三将军曾设工程指挥部于南陡口。

灵渠,古名秦凿渠、灵渠、陡河,近代又称作湘桂运河、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东北六十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分南北二渠,北渠流入湘江,经界首、全州进入湖南洞庭;南渠经严关、溶江,进入漓江,可经珠江达南海。它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朝时期三大水利工程。灵渠全长三十七公里,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水利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准南子·人间训》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百越”之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唯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了三年仍毫无建树,原因不仅是推进的秦军遇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三年不解甲弛驽,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而且广西地区复杂地理导致秦军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

于是,秦始皇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兵、民夫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后,经过五年努力,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终于在兴安地区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从而使秦军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桂北战事的发展,迅速统一了整个岭南,之后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这三个郡制,最终把岭南广大地区正式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壮举起到了重要作用。

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皆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凿每一块石料,榫接每一道石缝,才使灵渠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以至历经两千二百多年而屹立不朽。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

灵渠上的陡门,亦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船闸,是又一个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实际上,灵渠的陡门要先于巴拿马运河和伏尔加-顿河运河的水闸上千年,是世界“船闸之父”。清朝学者陆纶在《陡门口号》中描述:“陡门弯弯三十六,二水湘漓一派分”,说明当年灵渠有三十六座陡门。陡门最早的记载见于唐宝历初年(公元825年)大臣李渤主持重修灵渠时,初为竹木结构,到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由鱼孟威主持修渠时改为“悉用坚木排竖”,迟至明朝初期,才改为石结构。灵渠陡门,是使船只在水浅流急的运河上航行的一项创造,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科学的工程设施,灵渠因此又称之为“陡河”。

相传在当年修筑好灵渠后,秦始皇特别恩准一个季姓军官带着随从士卒、家眷们在灵渠入口的第一座陡门“南陡口”安居下来,世世代代守护着灵渠以及三十六座陡门。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陡门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陡氏、门氏等。该支陡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陡姓姓氏---源于姬姓

源于姬姓,出自唐朝时期郇国公韦陡,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陡,即阧。唐朝时期“陡”、“阧”二字通假。

韦阧,一称韦陟,字股卿,公元697~761年,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韦阧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著名大臣,在唐开元中期世袭郇国公爵位,累授吏部尚书。

史籍《旧唐书》中记载:韦阧为人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韦阧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韦阧唯署名,自谓所书阧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郇公五云体,并奉楹联为“红袖书笺,五云散彩”。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韦阧制加皇子荣王以下官爵,与张九龄等十三人各写告身以进,使唐玄宗李隆基大悦。

由于出生于官宦世家,韦阧凭借父兄的权势而平步官场,在政绩上虽无什么建树,但对饮食却十分有研究。他穷奢饮食,竭力找寻和发明美味饪食,因此被人们称为“郇公厨”、“郇厨”。在韦阧家的厨房里,山珍海味无所不有,时人云“人欲不饭筋骨舒,黄线项人郇公厨。”

一日,韦阧想吃既酥又嫩的鸡肉,便命家厨立即烹制。第一位厨师绞尽脑汁想出一种烹酥鸡之法,先清煮再油炸。韦陡品尝后觉得没达到酥嫩的口味标准,大为恼怒,于是命家丁将厨师重打五十大板。之后韦阧再命另一厨师烹制,这名厨师采用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烹制,虽达到了酥嫩的要求。但由于经过三道烹制工序,鸡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韦阧见鸡不成形,认为是厨师先偷吃过了,不容分说便又命人将厨师活活打死。

摄于韦阧的淫威,厨师不得不继续为其烹饪。第三位厨师心想前两位受害于鸡不酥和鸡不成形、他苦苦思索后,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鸡不仅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形似葫芦,形美味佳,韦阧这才满意。

以后,这种鸡肉的烹制方法传入民间,人们就称之为“韦阧家鸡”、“长安葫芦鸡”、“囫囵鸡”、“郇公香酥鸡”,并一直流传至今。

在“安史之乱”时期,韦阧跟随唐玄宗仓皇出逃至四川,并在四川亡故。当时居于郇乡(今山西临猗)未及逃走之家眷后裔中,有人取韦阧的名字为姓氏,称阧氏,后有写作陡氏者,。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三国时期的曹魏、孙吴各置江夏郡:吴国孙权在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庐陵三地设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云梦西南)。西晋灭吴后,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两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安陆郡:安陆置县始于战国中期。南北朝时期的宋国孝建元年甲午(公元454年)置安陆郡。唐朝时期改郡为州。宋朝时期改州为府。明、清两朝时期为德安府安陆县,辛亥革命以后归属江汉道。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己亥属武汉市,1961年辛丑复属孝感专区,1970年庚戌属孝感地区。1987年丁卯9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54号)撤销安陆县,设立安陆市(县级),以原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安陆市的行政区域。

江夏堂:以望立堂。

一、dǒu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载。

二、

综合: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

历史名人

郡望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三国时期的曹魏、孙吴各置江夏郡:吴国孙权在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庐陵三地设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云梦西南)。西晋灭吴后,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两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安陆郡:安陆置县始于战国中期。南北朝时期的宋国孝建元年甲午(公元454年)置安陆郡。唐朝时期改郡为州。宋朝时期改州为府。明、清两朝时期为德安府安陆县,辛亥革命以后归属江汉道。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己亥属武汉市,1961年辛丑复属孝感专区,1970年庚戌属孝感地区。1987年丁卯9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54号)撤销安陆县,设立安陆市(县级),以原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安陆市的行政区域。

江夏堂:以望立堂。

一、dǒu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载。

二、

综合: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

姓氏源流

一、dǒu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载。

二、

综合: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

堂号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三国时期的曹魏、孙吴各置江夏郡:吴国孙权在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庐陵三地设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云梦西南)。西晋灭吴后,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两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安陆郡:安陆置县始于战国中期。南北朝时期的宋国孝建元年甲午(公元454年)置安陆郡。唐朝时期改郡为州。宋朝时期改州为府。明、清两朝时期为德安府安陆县,辛亥革命以后归属江汉道。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己亥属武汉市,1961年辛丑复属孝感专区,1970年庚戌属孝感地区。1987年丁卯9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54号)撤销安陆县,设立安陆市(县级),以原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安陆市的行政区域。

江夏堂:以望立堂。

一、dǒu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载。

二、

综合: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