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学习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gǔ,jiǎ ]

读音:gǔ,jiǎ

拼音:gu,jia

简繁:賈

五笔:SMU

五行:暂无

部外:暂无

五笔:SMU

笔画:10画

吉凶:吉

仓颉:MWBO

结构:上下

郑码:FJLO

四角:10802

区位:2854

统一码:8D3E

异体字:賈,?,?

英汉互译:surname,merchant,buy,trade

笔顺:横、竖、横折、竖、竖、横、竖、横折、撇、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642018年642014年61
2013年652007年632006年69
1995年541987年451982年57
明朝80元朝77宋朝40
北宋137

内容来源于:www.13xx.cn

起源

贾姓主要源自:姬姓。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亦号贾季。”贾姓形成的两支源头都源自于古代的“贾”地,即现在的山西襄汾县一带,因此有“山西贾氏”一称。

一支出于西周姬姓。周康王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地,建立贾国,号贾伯。因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即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

另一支是春秋时期,晋襄公把原贾国之地封给他父亲晋文公重耳时候的忠臣狐偃的儿子射姑,人称贾季。其后代以封邑名为姓氏,亦为贾氏。

先秦时期的贾氏,除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展外,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后来,河南的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汉朝时期的贾姓,已有人迁至今陕西、甘肃境内。到了唐、宋时期,贾姓居民已播迁到江南的许多地方。约于清代,贾氏已有移居海外者。

从明朝以来600年中贾姓人口由25万激增到370万,增长了14倍多,贾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此1000年,贾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当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东、甘肃、黑龙江、四川、陕西,这五省的贾姓又集中了25%。河北居住了贾姓总人口的18%,为贾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北部豫冀晋、南部四川两块高比率贾姓区域。在600年期间,贾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人群流动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强劲回迁,向西部加速流动。贾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冀豫晋、京津、内蒙古中部、山东大部、江苏西北角、安徽北部、湖北北部、陕西大部、甘肃中西部和南部、宁夏北部、辽宁西部、黑龙江北部,贾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7%以上,有的达到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3.2%,居住了大约62%的贾姓人群。在青海湖以东、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以及新疆西北部,贾姓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在0.19%一0.57%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3%,居住了大约31%的贾姓人群。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洛阳郡:治所相当于今河南洛阳。

长乐郡:北魏置郡,治所在今河北冀县。

临汾郡:隋朝置郡,治所相当于今山西临汾。

武威堂(以望立堂)、洛阳堂(以望立堂)、长乐堂(以望立堂)、至言堂(汉朝贾山,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著书名为《至言》)、孝友堂、维则堂、韫玉堂等。

韫玉堂:湖北均阳贾氏堂号。均阳是古地名,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韫:蕴藏,包含。玉:石之美者。在古代人们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以韫玉为堂号,期望贾氏家族能出现才智出众的人才。主要人物:贾洪诏,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云南巡抚。

一、(賈)jiǎ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彝、满、藏、土家、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周同姓国),伯爵,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於此。同州有贾城,即其地。或言河东临汾有贾氏是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2、郑樵又注:“晋既并贾,遂以为邑,故晋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食邑於贾,谓之贾季,其后则以邑为氏。”此亦当系出姬姓。

3、藏族之贾姓,或分布於甘肃之天祝,由“贾义”省改,本部落名,以之为姓。

4、裕固族之贾姓,由贾勒各氏所改。“贾勒各”乃裕固族之户族名,或以代姓,后改单姓“贾”,盖取“贾勒各”之首音谐“贾”而得。汉代有贾谊,洛阳人;唐代有贾岛,诗人。

二、(賈)

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河北、四川、山西等省多此姓,4省贾姓约占全国汉族贾姓人口61%。

贾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康王封唐叔虞(武王之子、成王之弟)之少子公明于贾(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之贾乡),为周附庸,谓之贾伯,后以为氏。

2、晋灭贾国(参见上条),封与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谓之贾季,亦称贾佗,其后以邑为氏。

3、女真人姓。女真部族中之贾氏自金时即世居永清,见《永清县志·贾澎传》。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嘉佳氏后改为贾氏。今满族姓。

5、裕固族贾鲁各氏,汉姓为贾。

6、彝、苗、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贾姓名人:

贾华,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武威,洛阳、长乐,临汾。

历史名人

贾姓古代名人

慧远(334—416),本姓贾,净土宗初祖。创建“阿弥陀佛”四字真经等,他的哲学思想和佛教活动,在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上影响深远。

贾充三国时期,字公闾,平阳郡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前期重臣,参加修订《晋律》。

贾南风(256-300),贾充女儿,历史上影响很大的皇后之一。

贾让西汉,著名水利家。

贾逵东汉(30-101),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

贾思勰北魏(472-499),著名农学家,在中国农学史以至世界农学史上都居有重要地位。

贾耽(730-805),著名政治家、地理学家,贾耽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对后世制图影响深远。

贾宪北宋,著名数学家,主要成就是“贾宪三角”、“增乘开方法”。

贾鲁(1297-1353),著名水利家。

贾谊西汉(前200-前168),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贾山汉朝,汉文帝时政论家。

贾弼之为南渡的平阳大族。中国家谱学(亦称谱牒学或谱学)重要奠基人。

贾渊南北朝时期(439—501),谱学大家。

贾余庆男。贾为南宋的右丞相,他以南宋右丞相充祈请使使蒙古。后来蒙古军把文天祥囚禁在沙漠中,后文天祥杀害。他和吕师孟都是通敌卖国的,所以说“构恶”、“献谄”。——宋·文天祥名篇:《指南录》:“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贾公彦唐代,中国经学家、语言学家、《三礼》学专家。

贾至唐朝(718—772),才子、官员。

贾岛唐代(779-843),著名诗人。

贾昌朝宋朝,宰相、文学家。著有《群经音辨》(中国古代第一本多音多义字手册)。

贾仲明元末明初(1343-1422),杂剧作家。

贾凫西明末(1590-1594),鼓词作家。

贾云华元代(1314—1368),才女。

贾复东汉(9—55),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贾彪太学生首领、名士、学者。

贾诩三国时期(147—224),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被人称“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贾玄硕东晋,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的左长史、军师将军、中书令。

贾思伯南北朝(468-525),北魏大臣。

贾敦颐、贾敦实唐朝,兄弟,唐贞观期间著名清官。

贾益谦金朝(1147-1226),大臣。

贾黄中北宋初(945—1001),名臣。

贾黯宋朝(1022—1065),宋仁宗丙戌科状元,以直言敢谏闻名。

贾似道南宋(1213-1275),南宋宰相、权臣。官修《宋史》:“似道既专恣日甚,畏人议己,务以权术驾驭,不爱官爵,牢笼一时名士,又加太学餐钱,宽科场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断绝,威福肆行。”

贾文备与丞相伯颜伐宋,赠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追封武威郡公,谥庄武。

贾居贞(1218—1280),贾居贞去世后追封光禄大夫、平章政事,为定国公,谥号文正。

贾咏明朝(1464-1547),明世宗时大臣。

贾三近明朝(1534―1592),据今人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疑是贾三近。

贾仁元明朝,为晋商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贾国维清朝(1671—1743),曾为《康熙字典》纂修官。

贾桢清朝(1798-1874),大臣。

贾姓近代名人

贾凝禧(1860—1912),著名海军教育家。

贾景德(1880-1960),阎锡山永远的秘书长。

贾德耀(1880-1940),曾任民国总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洛阳郡:治所相当于今河南洛阳。

长乐郡:北魏置郡,治所在今河北冀县。

临汾郡:隋朝置郡,治所相当于今山西临汾。

武威堂(以望立堂)、洛阳堂(以望立堂)、长乐堂(以望立堂)、至言堂(汉朝贾山,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著书名为《至言》)、孝友堂、维则堂、韫玉堂等。

韫玉堂:湖北均阳贾氏堂号。均阳是古地名,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韫:蕴藏,包含。玉:石之美者。在古代人们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以韫玉为堂号,期望贾氏家族能出现才智出众的人才。主要人物:贾洪诏,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云南巡抚。

一、(賈)jiǎ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彝、满、藏、土家、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周同姓国),伯爵,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於此。同州有贾城,即其地。或言河东临汾有贾氏是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2、郑樵又注:“晋既并贾,遂以为邑,故晋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食邑於贾,谓之贾季,其后则以邑为氏。”此亦当系出姬姓。

3、藏族之贾姓,或分布於甘肃之天祝,由“贾义”省改,本部落名,以之为姓。

4、裕固族之贾姓,由贾勒各氏所改。“贾勒各”乃裕固族之户族名,或以代姓,后改单姓“贾”,盖取“贾勒各”之首音谐“贾”而得。汉代有贾谊,洛阳人;唐代有贾岛,诗人。

二、(賈)

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河北、四川、山西等省多此姓,4省贾姓约占全国汉族贾姓人口61%。

贾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康王封唐叔虞(武王之子、成王之弟)之少子公明于贾(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之贾乡),为周附庸,谓之贾伯,后以为氏。

2、晋灭贾国(参见上条),封与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谓之贾季,亦称贾佗,其后以邑为氏。

3、女真人姓。女真部族中之贾氏自金时即世居永清,见《永清县志·贾澎传》。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嘉佳氏后改为贾氏。今满族姓。

5、裕固族贾鲁各氏,汉姓为贾。

6、彝、苗、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贾姓名人:

贾华,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武威,洛阳、长乐,临汾。

姓氏源流

一、(賈)jiǎ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彝、满、藏、土家、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周同姓国),伯爵,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於此。同州有贾城,即其地。或言河东临汾有贾氏是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2、郑樵又注:“晋既并贾,遂以为邑,故晋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食邑於贾,谓之贾季,其后则以邑为氏。”此亦当系出姬姓。

3、藏族之贾姓,或分布於甘肃之天祝,由“贾义”省改,本部落名,以之为姓。

4、裕固族之贾姓,由贾勒各氏所改。“贾勒各”乃裕固族之户族名,或以代姓,后改单姓“贾”,盖取“贾勒各”之首音谐“贾”而得。汉代有贾谊,洛阳人;唐代有贾岛,诗人。

二、(賈)

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河北、四川、山西等省多此姓,4省贾姓约占全国汉族贾姓人口61%。

贾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康王封唐叔虞(武王之子、成王之弟)之少子公明于贾(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之贾乡),为周附庸,谓之贾伯,后以为氏。

2、晋灭贾国(参见上条),封与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谓之贾季,亦称贾佗,其后以邑为氏。

3、女真人姓。女真部族中之贾氏自金时即世居永清,见《永清县志·贾澎传》。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嘉佳氏后改为贾氏。今满族姓。

5、裕固族贾鲁各氏,汉姓为贾。

6、彝、苗、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贾姓名人:

贾华,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武威,洛阳、长乐,临汾。

堂号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洛阳郡:治所相当于今河南洛阳。

长乐郡:北魏置郡,治所在今河北冀县。

临汾郡:隋朝置郡,治所相当于今山西临汾。

武威堂(以望立堂)、洛阳堂(以望立堂)、长乐堂(以望立堂)、至言堂(汉朝贾山,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著书名为《至言》)、孝友堂、维则堂、韫玉堂等。

韫玉堂:湖北均阳贾氏堂号。均阳是古地名,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韫:蕴藏,包含。玉:石之美者。在古代人们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以韫玉为堂号,期望贾氏家族能出现才智出众的人才。主要人物:贾洪诏,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云南巡抚。

一、(賈)jiǎ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彝、满、藏、土家、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周同姓国),伯爵,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於此。同州有贾城,即其地。或言河东临汾有贾氏是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2、郑樵又注:“晋既并贾,遂以为邑,故晋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食邑於贾,谓之贾季,其后则以邑为氏。”此亦当系出姬姓。

3、藏族之贾姓,或分布於甘肃之天祝,由“贾义”省改,本部落名,以之为姓。

4、裕固族之贾姓,由贾勒各氏所改。“贾勒各”乃裕固族之户族名,或以代姓,后改单姓“贾”,盖取“贾勒各”之首音谐“贾”而得。汉代有贾谊,洛阳人;唐代有贾岛,诗人。

二、(賈)

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河北、四川、山西等省多此姓,4省贾姓约占全国汉族贾姓人口61%。

贾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康王封唐叔虞(武王之子、成王之弟)之少子公明于贾(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之贾乡),为周附庸,谓之贾伯,后以为氏。

2、晋灭贾国(参见上条),封与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谓之贾季,亦称贾佗,其后以邑为氏。

3、女真人姓。女真部族中之贾氏自金时即世居永清,见《永清县志·贾澎传》。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嘉佳氏后改为贾氏。今满族姓。

5、裕固族贾鲁各氏,汉姓为贾。

6、彝、苗、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贾姓名人:

贾华,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武威,洛阳、长乐,临汾。

[ 贾 ]字的同音字 - [ gu,j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