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ù ]
读音:xiù
拼音:xiu
简繁:秀
五笔:TEB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TEB
笔画:7画
吉凶:吉
仓颉:HDNHS
结构:上下
郑码:MFYM
四角:20227
区位:4867
统一码:79C0
异体字:琇,?,?
英汉互译:ear of grain,flowering,luxuriant,refined,elegant,graceful
笔顺:撇、横、竖、撇、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752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13xx.cn
秀姓主要源自:姬姓。
秀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代农作始祖后稷后裔,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该支秀氏出自古代农人。秀,最早在西周时期原指庄稼种植现象。早在四千余年前的古代,中国人便发明了种植稷、麦、粟、谷、黍、稻等,并称出苗时期的庄稼为“禾”,分蘖~扬花时期的庄稼称为“稷”,抽穗~灌浆季节的庄稼称为“秀”,收获时节的庄稼则称为“华”。炎黄子孙的生息繁衍与“华”密切相关,因而自称中华民族。古人将庄稼种植生产的劳动过程,视为非常神圣之事。为使庄稼生长得好,要播种、育秧、分床、犁田、灌水、淹田、插秧、施肥、出操、放水、追肥、追水……直至收割、打谷、脱粒、扬晒、入仓等等,是辛劳异常的过程,因此古人教育人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将草称之为“荣”,旱田中的去草劳作称之为“锄草”、“除草”,水田中的去草劳作称之为“挠秧”、“蓐田”。如果农人勤劳,田间无草,庄稼生长良好,结穗旺实,就称作“秀”;如果农人懒惰,田间的草长得比庄稼还旺盛,就称作“英”中国是农国,是全世界的农作始祖,因此在典籍《诗经·大雅·生民》中陈述人文始祖后稷的诞生经过以及播种五谷的成就时就指出:“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大儒朱子在释《论语》中即说:“禾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西周时期,人们非常重视粮祚,称赞勤劳的农人谓“秀民”、“秀人”,其后有引谓姓氏者,称秀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秀姓起源二
源于官称,出自西周至战国时期有识文人秀士,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该支秀氏出自秀士,即秀才,指有学识之人。在西周时期,谓撰文、作辞、写札为“作秀”,因此世人将乡、世间有学问、学识、文采之人称作“秀士”。秀士不需考试,非世袭贵族门庭者亦可被举荐、招揽为官,有官身后即为“秀才”,非常受世人尊重、敬仰。在典籍《周礼·王制》中记载:“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在史籍《史记》中也记载:“吴廷尉为河南郡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秀才之名始于此。并非后世至隋朝时期有科举考试制度后,需要通过乡试才称谓的“秀才”。到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名刘秀,因此“秀才”之称曾避讳改为“茂才”。
在秀士、秀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秀氏、茂氏。
秀姓起源三
源于地名,出自五代时期之秀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该支秀氏出自汉朝时期的会稽郡,在今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和绍兴一带地区。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唐朝到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沙陀人石敬瑭建立后晋政权,建都开封。后晋政权最盛时疆域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最南势力达到杭嘉湖平原地区。其时,吴越王钱元瓘曾在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奏请在会稽地区设置秀州,以辖南部地区,后晋高祖石敬瑭廷准,因此中国历史上在会稽郡辖区有秀州之名。秀州之称,直到宋朝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方改为嘉禾郡,即今浙江省的嘉兴市秀城区,立称达八十三年。
唐、宋之际,长江三角洲地区战乱纷复,有大量原住民在宋朝初期即迁逃岭南地区,其中有以故居邑名秀州为姓氏者,称秀氏,并记为“秀衍堂”。
秀姓起源四
源于职业,出自古代时期弓弩工匠,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该支秀氏出自古代弓弩制作工匠。在古代先秦时期,“秀”与“绣”二字通义。古代时期,称有纹饰的弓弩为“秀弓”,亦称“绣弓”,是北方民族西戎、氐羌等民族的冷兵器,轻巧实用,后为汉族所用。在秦朝典籍《石鼓文》中记载:“秀弓寺射。绣弓,戎弓也。”秀弓,主要用于帝王、国君的嫡系军队,即主力部队中轻骑使用,秀弓的出现,当是王师所向。秀弓的制作工艺很复杂,弓弩既要美观,有不能丝毫影响到力学性能,因此有专职制作秀弓的工匠,称秀工、绣匠。绣匠之称与绣工有所区别,绣工是纺织制衣的工匠、裁缝等的称谓。
秀工、绣匠之称一直延续到元朝时期,是元朝政府最重视的工匠艺人之一,再凶残的杀戮也不会伤害到工匠艺人。在秀工、绣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秀氏、绣氏,世代相传至今。
秀姓起源五
源于职业,出自古代时期玉石工匠琇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该支秀氏出自古代玉石工匠琇工。在古代西周时期,称美丽的石头、宝石等为“琇莹”,加工雕琢琇莹的工匠就称为琇人。琇人主要用琇莹制作“充耳”,即挂在王冠、朝帽两侧垂于耳门的饰物,不同的官阶等级,有不同的“充耳”样式与大小。后世唐、宋、明诸朝代的官阶帽翅,就是“充耳”的改版。到元、清朝时期,表示官阶的“充耳”被移至肩上,以免影响作战。今军队制服中代表军衔的肩章,亦是“充耳”的翻版和遗痕。
在琇人、琇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琇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琇氏,再后去“斜玉”偏旁,简笔为秀氏。
秀姓起源六
源于藏族,出自清朝时期蒙古藏传佛教八世领袖博克多格根后裔格根夫,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哲布尊丹巴,是蒙古地区与达赖、班禅额尔德尼齐名的藏传佛教三大领袖之一。哲布尊丹巴一世诞生于明朝末年,在受到蒙古准噶尔部攻击,漠北河山全部被准部占领情况下,他帅部众归顺满清王朝,于是清朝政府帮助他夺回了漠北江山。清朝在漠北地区一百八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库伦办事大臣、恰克图和科布多参赞大臣,实施对外蒙古地区包括唐努乌梁海的有效管辖。
到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诞生于青海的一个蒙古化的藏族儿童被确定为哲布尊丹巴七世的转世灵童,他就是哲布尊丹巴八世博克多格根(公元1878~1924年)。就是博克多格根,在沙皇俄国的利诱和蒙古族卖国王公的唆使下,极力分裂中国的蒙古喀尔喀部,使其成为“外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不过,哲布尊丹巴转世灵童的选定要根据乾隆大帝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没有“金瓶掣签制度”,哲布尊丹巴的地位是非法的!由于博克多格根的哲布尊丹巴未经“金瓶掣签”,因此其地位是中国政府不承认的。博克多格根自从被蒙古族卖国王公们确定为哲布尊丹巴七世的转世灵童后,并非专注于佛教的学习与修养,而是整天过着“蒙古王”般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此时,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江河日下,中华北疆喀尔喀蒙古世居地区被划定为沙皇俄国的势力范围,沙俄强迫清朝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逐步控制了喀尔喀蒙古的经济命脉。沙皇俄国先后制定了“米勒尔计划”、“穆拉维约夫计划”、“巴达玛耶夫计划”,加紧了对喀尔喀蒙古的侵略和吞并!尤其是“巴达玛耶夫计划”,用心极其险恶,它采用拉拢和利诱的方法接近蒙古王公。而喀尔喀蒙古的实际统治者博克多格根就成为他们首要的拉拢对象。作为藏传佛教领袖,年轻的博克多格根是非常寂寞的,沙皇俄国驻库伦领事便乘机送给他许多欧洲新式玩具、绘画及珍稀动物。活佛长大后,沙皇俄国献一女子事于博克多格根,讳称乳母。“以狐媚手段、行其狼吞之心。”此后,沙皇俄国多次送博克多格根大量名贵礼物,实施贿赂和拉拢。而同期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对博克多格根却高高在上、冷眉冷眼,对俄人的阴谋活动没有半点警惕。到极其严重时(公元1908年),这些腐朽的大臣们才想到对他进行规劝。可惜此时的博克多格根已鬼迷心窍,不但不听规劝,反而对清朝大臣及其推行的“新政”开始反感!博克多格根心中的天平已经倾向于沙皇俄国一边。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爆发和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在沙皇俄国的唆使和煽动下,博克多格根立即宣布喀尔喀蒙古脱离中国“独立”,此后博克多格根做起了“大蒙古国日光皇帝”,国号“共戴”。但是好景不长,沙皇俄国并不是真的要喀尔喀蒙古独立,它更愿意看到喀尔喀蒙古在中国境内实行“自治”,让中国拥有虚空的“宗主权”,而沙皇俄国拥有实际控制权,因此并不支持博克多格根的“独立”举措。更可悲的是,没过几年,俄罗斯就爆发了“十月革命”,博克多格根失去靠山,不但做不成“皇帝”,连“蒙古王”也做不成了!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北洋皖系军阀将领、时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的徐树铮将军挥师进驻喀尔喀蒙古,博克多格根等一干蒙古王公们被迫取消“自治”,喀尔喀蒙古重回中华怀抱!由于博克多格根是个民族败类,自从被沙俄利诱收买后,其心根本不在祖国一边。而徐树铮将军及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警惕。当时,博克多格根的统治地位已经被根本动摇了,他在喀尔喀蒙古人民心目中的威望也非常低下,已逐步被各种政治力量架空,先是中国内地的各派北洋军阀,继而是沙皇俄国残余的恩琴白匪,最后是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到了四十余岁,博克多格根生活已非常糜烂,不检点的生活使他身患梅毒,完全没有一点佛教领袖的风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5月,博克多格根在悲愤中结束了他短暂而可耻的一生。
但在博克多格根的格根夫家族中,有许多人坚决反对分裂祖国。格根夫,蒙古语即“秀男”、“英俊男子”之意,其汉化姓氏就是秀氏。
秀姓起源七
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西域人虎秀思,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元、明时期,汉称东迁的西域康里人为“哈达帖木儿”、“完泽帖木儿”,是赐姓的蒙古姓氏。康里人,是游牧于撒马尔罕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的东突厥部落的后裔,古时为高车民族的分支。宋、元时期成为伊斯兰教部族。
元朝中期,康里人虎秀思成为元朝云南宣抚使司的大吏。到明朝时期,虎秀思的后裔子孙改为汉姓虎氏、秀氏、帖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附:
“生民”一诗全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
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恒之糜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
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秀州:即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七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期称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期,嘉兴划入楚国境域。秦朝时期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期孙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孙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孙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朝时期嘉兴屯田二十七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萨那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北宋中期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朝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期,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朝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七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年间的《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五县。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五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21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一、秀xi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甘肃之酒泉,福建之浦城,广东之新会、南澳,云南之邱北等地有分布。汉、藏、傈僳等民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注引《姓考》云:“宋大夫秀老之后。”
2、又云:“‘秀才’之名始于汉代贾谊。后汉光武名秀,改茂才。此姓必因秀士、秀才而起。”望出吴郡。明代有秀芳,石泉人,洪武中任礼部郎中。
二、秀
秀姓分布:四川德昌、安徽淮南、湖南湘潭、台湾台北、基隆、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秀姓起源:
1、春秋时宋大夫秀老之后,见《姓考》。
2、秀才之名,始于贾谊(汉时长沙王之太傅),东汉光武名秀,改为茂才。此姓必因秀士、秀才而起。
秀姓名人:
秀芳,明时石泉人,洪武中任礼部郎中。
郡望:吴郡。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秀州:即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七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期称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期,嘉兴划入楚国境域。秦朝时期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期孙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孙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孙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朝时期嘉兴屯田二十七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萨那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北宋中期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朝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期,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朝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七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年间的《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五县。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五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21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一、秀xi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甘肃之酒泉,福建之浦城,广东之新会、南澳,云南之邱北等地有分布。汉、藏、傈僳等民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注引《姓考》云:“宋大夫秀老之后。”
2、又云:“‘秀才’之名始于汉代贾谊。后汉光武名秀,改茂才。此姓必因秀士、秀才而起。”望出吴郡。明代有秀芳,石泉人,洪武中任礼部郎中。
二、秀
秀姓分布:四川德昌、安徽淮南、湖南湘潭、台湾台北、基隆、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秀姓起源:
1、春秋时宋大夫秀老之后,见《姓考》。
2、秀才之名,始于贾谊(汉时长沙王之太傅),东汉光武名秀,改为茂才。此姓必因秀士、秀才而起。
秀姓名人:
秀芳,明时石泉人,洪武中任礼部郎中。
郡望:吴郡。
一、秀xi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甘肃之酒泉,福建之浦城,广东之新会、南澳,云南之邱北等地有分布。汉、藏、傈僳等民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注引《姓考》云:“宋大夫秀老之后。”
2、又云:“‘秀才’之名始于汉代贾谊。后汉光武名秀,改茂才。此姓必因秀士、秀才而起。”望出吴郡。明代有秀芳,石泉人,洪武中任礼部郎中。
二、秀
秀姓分布:四川德昌、安徽淮南、湖南湘潭、台湾台北、基隆、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秀姓起源:
1、春秋时宋大夫秀老之后,见《姓考》。
2、秀才之名,始于贾谊(汉时长沙王之太傅),东汉光武名秀,改为茂才。此姓必因秀士、秀才而起。
秀姓名人:
秀芳,明时石泉人,洪武中任礼部郎中。
郡望:吴郡。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秀州:即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七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期称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期,嘉兴划入楚国境域。秦朝时期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期孙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孙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孙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朝时期嘉兴屯田二十七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萨那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北宋中期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朝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期,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朝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七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年间的《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五县。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五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21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一、秀xi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甘肃之酒泉,福建之浦城,广东之新会、南澳,云南之邱北等地有分布。汉、藏、傈僳等民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注引《姓考》云:“宋大夫秀老之后。”
2、又云:“‘秀才’之名始于汉代贾谊。后汉光武名秀,改茂才。此姓必因秀士、秀才而起。”望出吴郡。明代有秀芳,石泉人,洪武中任礼部郎中。
二、秀
秀姓分布:四川德昌、安徽淮南、湖南湘潭、台湾台北、基隆、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秀姓起源:
1、春秋时宋大夫秀老之后,见《姓考》。
2、秀才之名,始于贾谊(汉时长沙王之太傅),东汉光武名秀,改为茂才。此姓必因秀士、秀才而起。
秀姓名人:
秀芳,明时石泉人,洪武中任礼部郎中。
郡望:吴郡。
其他姓氏
[ 秀 ]字的同音字 - [ xiu ]
[ 秀 ]的同部首字 - [ 禾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