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学习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zōng ]

读音:zōng

拼音:zong

简繁:宗

五笔:PFIU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PFIU

笔画:8画

吉凶:吉

仓颉:JMMF

结构:上下

郑码:WDBK

四角:30901

区位:5558

统一码:5B97

异体字:

英汉互译:lineage,ancestry,ancestor,clan

笔顺: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钩、撇、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 zhèng ]

读音:zhèng

拼音:zheng

简繁:政

五笔:GHTY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GHTY

笔画:9画

吉凶:吉

仓颉:MMOK

结构:左右

郑码:AIMO

四角:18140

区位:5394

统一码:653F

异体字:正

英汉互译:government,political affairs

笔顺:横、竖、横、竖、提、撇、横、撇、捺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85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23

内容来源于:www.13xx.cn

起源

宗政姓主要源自:刘姓。

宗政姓本作宗正姓,出自汉朝刘姓,是以官名为氏。据《姓考》记载,汉朝宗室楚元王刘交的孙子刘郢客、刘德世代担任九卿之一“宗正”,其后代子孙有以官名为姓的。因为正和政同名,宗正也讹写作宗政,久而久之反使后者成为了主流。

宗政氏或氏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三位门阀,望出京兆、彭城郡。宗政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宗政即是宗正。宗正,是官名,从秦始皇开始设立,乃秦汉之时九卿之一,主管的是皇族的有关事务。汉高祖刘邦弟弟刘交被封为楚元王。楚元王的孙子刘德出任宗正,出入皇宫自由,管理的都是皇事,十分令众人羡慕。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汉楚元王交之孙刘德为宗政”,由此可知,刘德因任宗正之官,其后世子孙“以官名为姓”,称宗正氏,后称宗政氏。得姓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宗政姓氏在中国姓氏中不是太多,皆因后来“宗政”氏的大部分族人,也逐渐转变简为“宗”姓。宗政姓望出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

今江苏省的徐州市、河北省的唐县等地还有少量的宗政氏族人分布。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京兆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安西堂:后魏宗政珍的孙子,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后魏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

忠简堂:宋朝时期的抗金名将宗泽,本为宗政氏家族后裔,文武全才,在抗金战争中屡战皆捷。他前后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复失地,被奸臣压抑,未达到目的,忧愤而死。谥忠简。

一、宗政zōng zhèng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山西之运城及雁北地区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望出彭城。系出刘氏。汉刘德,楚元王后,为宗正卿,子孙以官为宗正氏,讹作宗政。”参见“宗正”条。

历史名人

宗政姓古代名人

宗正子泄汉朝,官员。

宗正珍孙南北朝,北魏将领,曾任安西将军。

宗政辩唐朝,官员,曾任中少监。

宗政珍孙南北朝,著名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安西将军、光禄大夫。

宗政辨唐朝,著名唐朝官殿中少监(从四品)。

郡望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京兆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安西堂:后魏宗政珍的孙子,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后魏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

忠简堂:宋朝时期的抗金名将宗泽,本为宗政氏家族后裔,文武全才,在抗金战争中屡战皆捷。他前后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复失地,被奸臣压抑,未达到目的,忧愤而死。谥忠简。

一、宗政zōng zhèng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山西之运城及雁北地区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望出彭城。系出刘氏。汉刘德,楚元王后,为宗正卿,子孙以官为宗正氏,讹作宗政。”参见“宗正”条。

姓氏源流

一、宗政zōng zhèng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山西之运城及雁北地区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望出彭城。系出刘氏。汉刘德,楚元王后,为宗正卿,子孙以官为宗正氏,讹作宗政。”参见“宗正”条。

堂号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京兆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安西堂:后魏宗政珍的孙子,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后魏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

忠简堂:宋朝时期的抗金名将宗泽,本为宗政氏家族后裔,文武全才,在抗金战争中屡战皆捷。他前后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复失地,被奸臣压抑,未达到目的,忧愤而死。谥忠简。

一、宗政zōng zhèng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山西之运城及雁北地区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望出彭城。系出刘氏。汉刘德,楚元王后,为宗正卿,子孙以官为宗正氏,讹作宗政。”参见“宗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