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⑴陂(bēi):池塘。
⑵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⑶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调。信口:随口。
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90-491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
雷震。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近有谢师厚寄襄阳柑子乃吴人所谓绿橘耳今王。宋代。梅尧臣。 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送生吴洲思,恨不羽翼南。
和寄赵德夫。宋代。赵希逢。 学行何必过邯郸,匍匐归来指谩弹。万事不如安分好,人心何事险於滩。
诗偈 其一七八。唐代。庞蕴。 行学非真道,徒劳神与躯。千里寻月影,终是枉工夫。不悟缘声色,当今学者疏。但看起灭处,此个是真如。
斜日二首 其一。宋代。张耒。 斜日归钱暑,秋容淡太虚。閒云工变易,片月自清孤。淹泊年华老,凄凉岁事馀。时违自朴拙,兴懒日萧疏。阮籍慵耽酒,文园病著书。簪缨非草野,江海得樵渔。
命妓不至。唐代。刘兼。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苏子黑貂将已尽,宋弘青鸟又空回。月穿净牖霜成隙,风卷残花锦作堆。欹枕梦魂何处去,醉和春色入天台。